论武当太极的技击

太极拳是中国以及世界人民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,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,中华民族的瑰宝。 目前,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研究和推广太极拳,并成立了许多相应的组织,每年专程来我国学习和交流比赛拳艺的人日益增多。 太极拳在增进我国和国家人民友好往来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是继“乒乓”外交以来的又一大体育外交项目。真可谓“太极友谊传天下”。 太极拳的特点即适合老弱病残演练强身健体,又适合青少壮年演练技击攻防实战的锻炼之用。 本文主要是再论太极拳的“演练技击”,太极拳是阴阳结合,刚柔相继,开中有合、合中有开、动中有静、弧形运动,潜换内劲、螺旋缠绕、一开一合、虚实分明、一蓄一发、动静上下、内外统一。 太极拳由于技击性的要求上步时前脚要求微内扣,有套锁对方的含义,同样的冲拳更不同于体育运动。否则不能产生攻防实效,不合拳理,人刚我柔谓之走,我顺人背谓之粘,动急则急应,动缓则缓随,以静制动就是这个道理。 太极拳在练习中始终贯穿动作的技击性,这种技击性必须保留在套路里,体现在动作中,这就是太极拳区别于运动的特点本质。这也是太极拳之所以称拳的理由所在。 阴阳谓太极,“易有太极,是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 并提出“一阴一阳谓之道。”“刚柔相摩,八卦相荡”。 一阴一阳谓之拳,太极拳就是由两大部分构成的体育运动。 综看太极拳是有其独特的技击性,虽然这种武功不是硬打硬拼的,而是非常重视“以柔克刚”,讲求“粘连粘随”,“舍已从人”这是高层次的技击。 对于对面打来的击拳不是闪躲也不是以力横击顺打,而太极拳则是迎对方来力而不直接对击,反而是接受对方来力向自身并同时顺来力化弧来解对方直击之力,并改变了对方攻击路线,同时并借对方的力浑合自己的劲力还给对方,将其击倒或者击出,这正是太极拳技击的特点,这也是最难练的。 外形要符合技击要求,内在要求练习“听劲”,“发动”的功夫来实现太级拳的技击性。 打拳全在手领,两肘下沉肩不可上扬,以免对方看出那手是先行攻击之手,膝盖与脚尖上下相照提手即打。 由沉肩垂肘同时也能帮助含胸拔背的自然形成更利于“气沉丹田”,只有“含胸拔背,气沉丹田”从而才能稳定重心,进退自如。 由于胸背的配合,对方来力的化解,便于进攻对方,同时拔背的作用是放劲,在发力上重点是通过拔背改变脊椎生理上曲线,使背部的肌肉有一定的张力,背部皮肤有绷紧的感觉,肩与背的肌肉配合发力,可增强发力的效果。 腰是躯干运动的枢纽,松腰能使下肢力量上传,加大劲力的传递。臀部内敛使整个脊柱下端的尾闾内收和沉着,这样固定了脊柱下端成为整个上肢的支座,使身体保持中正,重心下降,下盘稳固,脊椎灵活性和背肌弹性反应增强,有利于发放对手。 松胯脚指抓地便于攻放,膝关节更有力,足底踏实,柱步稳固,重心更稳定从而增大技击威力。 太极拳的练习要以意动后动形,以意导动形随意动,最后达到, 意形相合。 一动俱动,重在找到运动的中心环节,并以它领导全身各个关节运动,作到一动俱动,节节贯穿的原则,并相随相合,阴阳相济,阴阳分清,阴阳合一,击防万变不离阴阳之理。

标签: